弘历自边疆归京后,虽带回胜利荣耀,却也陷入重重困境。朝堂之上,弘晖与弘时暗中煽动的弹劾风波汹涌而来。
大殿内,气氛凝重如铅。诸大臣罗列弘历推行新政之“罪状”,言辞犀利,声声质问仿若利箭齐发。弘晖嘴角噙着一抹不易察觉的得意,弘时亦微微垂首,掩饰眼中阴鸷。康熙面沉似水,龙袍下的手微微收紧,他凝视弘历,目光复杂深邃。
弘历却沉静如水,向前一步,拜倒在地,朗声道:“父皇,儿臣所行新政,皆为大清社稷长远计。革新途中,或有瑕疵,然儿臣日夜忧思,皆以国之兴盛、民之安乐为念。”言罢,他挺起胸膛,目光坦然迎向康熙。
康熙微微点头,未置可否,只道:“此事朕自会详查,诸位大臣且退下。”言罢,挥袖离殿。
回宫途中,康熙陷入沉思。他深知宫廷争斗难免,可皇子间如此不择手段,实令他痛心。而弘历于边疆作为,他亦历历在目,其勇毅、睿智与担当,皆有目共睹。思索间,康熙决定暗中遣派心腹,彻查弹劾背后阴谋。
数日后,真相渐浮。康熙闻报,怒发冲冠,急召弘晖与弘时入宫。御书房内,康熙怒视二人,呵斥道:“朕以为汝等有皇子之尊,当以家国为重,岂料竟如此心胸狭隘,结党营私,诬陷手足!”
弘晖与弘时惊恐跪地,面色惨白,颤声求饶。康熙失望至极,罚二人闭门思过,削减其权势与俸禄,以示惩戒。
经此风波,弘历于朝中威望不降反升。康熙对其愈发倚重,常召他入宫,商讨治国方略。弘历亦不负所望,每有建言,皆切中时弊,独具慧眼。
为解民生之困,弘历亲赴受灾之地。他身着素衣,徒步泥泞,视察田亩受灾情形,与农夫促膝长谈,细问生活疾苦。归京后,即刻上书康熙,恳请开仓赈济,减免赋税,兴修水利以御水患。康熙准奏,百姓闻之,感恩涕零,皆颂弘历贤德。
于军事上,弘历亦未敢懈怠。他整军经武,淘汰老弱,招募勇壮,强化训练。更创新战术,融合边疆实战经验与中原兵法精妙,使清军战力大增。
时光悠悠,弘历在磨砺中愈发成熟稳重。康熙见其成长,心中甚喜,终有传位之意。一日,康熙召集群臣,于朝堂之上,庄重宣旨:“朕观弘历,德才兼备,心怀天下,堪当大任。即日起,立弘历为太子,望其勤勉治国,传承大清基业。”
弘历闻旨,伏地叩首,热泪盈眶:“儿臣必殚精竭虑,不负父皇厚望,保大清江山永固,创万世太平盛世!”
群臣高呼万岁,声震殿宇。自此,弘历踏上储君之位,肩负起大清未来之使命。虽前路荆棘犹存,然他信心满怀,将以智慧、勇气与仁德,引领大清走向辉煌新篇,于历史长河镌刻下属于自已的不朽印记。…………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