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们大队每次粮食足不足?”
萧东看向李东阳问道。
虽然嘴上有些嫌弃李东阳,可刚才看自已妹妹那样子肯定也是有些看中李东阳这长相了。
萧东自然是想打听一下的,李家村是七大队,离三大队虽然不远,但萧家在七大队没有亲戚,自然不知道七大队是个什么情况。
“一个公分差不多一两七粮食,基本没掺杂粮,多余的公分分杂粮,日子虽然比不上你们三大队,不过也不差。”
李东阳解释道。
李东阳说的杂粮就是红薯土豆这些粮食,收成不好的大队自然也会把这些算成主粮,收成好的大队一般都是玉米小麦或者大米。
李东阳他们七大队分粮每个月满工分按30斤玉米,20斤小麦。
至于土豆这些杂粮按最后公分算,每年差不多都能分一百多斤。
差一些的大队就是杂粮主粮对半掺。
三大队那边有副业,每年分钱都有五十多块,加上土地也肥沃,粮食收成不比李家村差多少,不然农村孩子很少能穿得上的确良这种奢侈品。
李有田家里差不多,家里有个儿子在部队有工资,他是大队长,媳妇是大队妇联主任,供养两个孩子在城里上学毫无压力。
一般家庭光学费都让人头疼,就别说新衣服这些东西了。
“还行。”
萧东点了点头。
清晨刚刚起床的时候还看见李东阳背着一背篓柴火来了农机站,肯定这小子在农机站也找到了门路,嫁给这样肯奔出路的人日子不会过得有多差。
下午李东阳开心的背着背篓往村里赶了回去,还买了一点糕点。
自已便宜二伯娘可是妇联的,相亲这种事找她最合适。
李有田家小院。
众人陆续放工,归还了大队的农具,这才慢悠悠的往家里赶。
李有田与王翠兰得在众人的最后放工,登记完农具,检查所有人干了多少活。
“今年送粮可是能轻松不少。”
“是啊,有拖拉机肯定比人背马驮的轻松。”
两人还没走到家门口,李东阳就听见两人的议论声了。
“三儿。”
李有田看见李东阳后笑着招呼道。
“二伯,二伯娘。”
李东阳连忙回应。
“进屋说,今天就在家里吃。”
李有田推开了房门,迈步走了进去,还招呼李东阳晚上留下吃饭。
听到这话王翠兰也没有任何的表情,偶尔吃一顿对家里并没有什么损失,只要不是长期打秋风就行。
“二伯,我在农机站那边吃过了,今天过来是想请二伯娘帮忙的。”
李东阳有些不好意思,现在回想起那姑娘的样子都忍不住脸红。
王翠兰看了一眼李东阳顿时就明白这小子是看上哪家姑娘了。
“三儿,要是城里的姑娘就算了吧,那边可轻易不会嫁过来。”
王翠兰也不怕伤害到李东阳的自尊心,云阳县百分之八十都是工人家庭,人家在城里吃供应粮,每个月还有工资拿,轻易可不会嫁到农村来受苦。
很多知青虽然也在队里参加劳动,可人家一颗心都想回家,只有极少数人会选择嫁在农村。
王翠兰怕李东阳想得太过美好最后一场空受不了这样的打击,还不如现在掐灭这不太现实的梦想。
“不是城里姑娘,是三大队萧家的。”
李东阳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,说完也不好意思抬头看两人。
“三大队萧家?那里姓萧的可不少。”
二伯李有田接话道。
大队长大队支书经常要去公社开会,听公社领导宣读最新文件,所以一个公社的大队长倒是经常碰面,三大队姓萧的基本都在田坝村,跟李家村一样基本都是一个姓。
“就是三大队会计家。”
李东阳连忙补充道。
“哦,我知道是谁了。”
二伯娘顿时恍然大悟,三大队的妇联主任不是大队长媳妇,而是会计媳妇,而她家闺女识字经常跟着母亲到处宣读文件,或者跟着开会贴标语。
那姑娘看着十分的水灵,而且长相非常的好看,只是不知道李东阳在哪碰见人家的。
“三儿,这事二伯娘可以帮你去探探口风,只是能不能成还得看人家姑娘,现在可不兴包办婚姻了,那姑娘一看就不是一般的主,非常的有主见,你倆要是能成,你以后得日子都能好过不少。”
二伯娘王翠兰笑道。
萧玉在王翠兰得印象中非常的干练,人也很聪明,做事非常的心细,说话大方得体,虽然只短短见过几次,但让人印象深刻。
“那这事就麻烦二伯娘了,我先回去了。”
李东阳赶忙把买来的糕点递给了王翠兰,一溜烟朝家里跑了回去。
“那姑娘真有这么好?”
李有田给自已倒了一杯酒后问道。
“怎么说呢,反正比我看见过的大部分姑娘都有本事,的确是个良缘,只是.............。”
王翠兰话说到一半也就不再说下去了。
“只是什么?”
李有田第一次见自已媳妇话只说一半。
“只是两人结婚以后有得大嫂那搅家精受的了,萧家那边可是十分的护犊子,尤其是那种闺女眼里可揉不得沙子。”
王翠兰笑道。
李东阳可能镇不住王义菊,侄子身份在这里摆着晚辈没办法把事做得太过了,可侄媳妇就不同了,你不是人家亲婆婆,拿什么大义去镇住人家,人家又不来你锅里搅马勺。
“你说今晚会不会闹起来?”
王翠兰看向李有田有些无奈的问道。
“这事咱们不好说,明天正好是小静外婆过寿,咱们现在就过去一趟。”
李有田摇了摇头,不知道怎么说王义菊好了。
此时的李东阳看着家里空荡荡的柜子嘴角勾起了一抹微笑,正愁铁锅价格太高了,没想到瞌睡来了遇到枕头,这不就有人给自已送来了。
这可是大好人啊。
李东阳拿着被砸坏的锁就往大队民兵队长家里走了过去,顺便叫上了证人吴老太太。
今天势必要给自已一个说法,不赔一口大铁锅就送她去农场改造几个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