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医馆笔记
道医馆笔记
当前位置:首页 > 都市 > 道医馆笔记 > 第378章 五运六气(十二)

第378章 五运六气(十二)

加入书架
书名:
道医馆笔记
作者:
苓安
本章字数:
4008
更新时间:
2024-11-21

“帝曰:善,治之奈何?岐伯曰: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,有余折之,不足补之,佐以所利,和以所宜,必安其主客,适其寒温,同者逆之,异者从之。”

这里做一下解释,治病怎么治,也是中医的一些基本治法。

高了,就抑制。也就是说一些上冲的病,你就抑制它,比如打嗝,比如高血压。

下者举之,意思是相反的,下降的,就往高抬,比如胃下垂,脱肛……

多了就给去掉,少了就给补上,这里其实比较好明白。

这里虽然只是讲了几句简单的治法,但是里面蕴含了一个道理,就是作为中医,做的是替天行道的事情。

所以来说,中医更契合道一些。

这一点,在道德经之中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解释。

“天之道,其犹张弓与;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,有余者损之,不足者补之。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。人之道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余。”

所以要做符合道的事情,而不要去做有损于道的事情,行天道而不行人道,则病可解,人可活。

“帝曰:治寒以热,治热以寒,气相得者逆之,不相得者从之,余以知之矣。其于正味何如?岐伯曰:木位之主,其泻以酸,其补以辛。火位之主,其泻以甘,其补以咸。土位之主,其泻以苦,其补以甘。金位之主,其泻以辛,其补以酸。水位之主,其泻以咸,其补以苦。”

这里我再给做解释,用热治寒,用寒治热,这些都比较好理解,但是用五味治五位,该怎么治,这里有个说道,

刚刚说了。

酸苦甘辛咸

木火土金水

这五行对应。

但是看这段话,有人就可能会糊涂,明明酸是木的本味,但是为什么补木,确是用辛,而泄木确实用酸呢。

所以这里要着重的解释一下,这里的补泄是说的什么。

这里的补和泄,是相对于五行的性用来说的,而不是对于五行本身来说的。

如木之气在于升发,而厌恶收敛。

辛是发散的味道,而酸是收敛的味道。

辛顺应了木的性格脾气秉性,是不是就算是补了,而酸逆了木的本性,是不是就算是泄了。

如果这样大家觉得抽象,那我给大家举个具体的点的例子。

就用大肠来说,大肠是用来传送身体里的糟粕之物的,他是一个管道,如果说你补大肠的话,是不是得是顺应大肠的功能,让它更好的传送,更通畅,这是不是就是补了。

你不能说补就是给它加东西,给它堵住就是补吧。

所以有这么一个说法就是,肠为腑以通为补。

所以来说,顺应性子的才是真正的补。

“治诸胜复,寒者热之,热者寒之,温者清之,清者温之,散者收之,抑者散之,燥者润之,急者缓之,坚者耎之,脆者坚之,衰者补之,强者泻之,各安其气,必清必静,则病气衰去,归其所宗,此治之大体也。”

这里就又提到了一个治病的大概方向以及方式,也就是治法。

“帝曰:气有多少,病有盛衰,治有缓急,训诫有大小,愿闻其约奈何?岐伯曰:气有高下,病有远近,证有中外,治有轻重,适其至所为故也。

《大要》曰:君一臣二,奇之制也;君二臣四,偶之制也;君二臣三,奇之制也;君二臣六,偶之制也。故曰:近者奇之,远者偶之;汗者不以奇,下者不以偶,补上治上制以缓,补下治下制以急,急则气味厚,缓则气味薄,适其至所,此之谓也。病所远,而中道气味乏者,食而过之,无越其制度也。是故平气之道,近而奇偶,制小其服也;远而奇偶,制大其服也。大则数少,小则数多。多则九之,少则二之。奇之不去则偶之,是谓重方。偶之不去,则反佐以取之,所谓寒热温凉,反从其病也。”

这里说明了药方中的君臣佐使上,在制方的奇偶缓急多少等的相应问题。

如果学了这个,再去看经方,那就能够更好的理解为什么如此成方,就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理法方药。

“帝曰:其脉至何如?岐伯曰:厥阴之至其脉弦,少阴之至其脉钩,太阴之至其脉沉,少阳之至大而浮,阳明之至短而涩,大阳之至大而长。至而和则平,至而甚则病,至而反者病,至而不至者病,未至而至者病,阴阳易者危。”

“帝曰:六气标本,所从不同奈何?……岐伯曰:少阳太阴从本,少阴太阳从本从标,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。故从本者化生于本,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,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。……”

“夫标本之道,要而博,小而大,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。”

引张景岳之论曰:少阳太阴从本者,以少阳本火而标阳,太阴本湿而标阴,标本同气,故当从本。

然少阳太阴,亦有中气,而不从中者,以少阳之中,厥阴木也,木火同气,木从火化矣。

太阴之中阳明金也,土金相生,燥从湿化矣,故不从中也。

少阴太阳从本从标者,以少阴本热而标阴,太阳本寒而标阳。

标本异气故或从本或从标而主治须审也。然少阴太阳,亦有中气,而不从者,以少阴之中,太阳水也;太阳之中,少阴火也。

同于本则异于标同于标则异于本故皆不从中气也。至若阳明厥阴,不从标本从乎中者,以阳明之中,太阴湿土也,亦以燥从湿化矣。厥阴之中,少阳相火也,亦以木从火化矣,故阳明厥阴不从标本而从中气以木遇火,则从火化;以金遇土,则从湿化;总不离乎水。流湿火就燥同气相求之义耳。

此注甚明。知此,而后知邪正之盛负,表里之传变也。也。要之五行之气,以木遇火,则从火化;以金遇土,则从湿化;总不离乎水。流湿火就燥同气相求之义耳。此注甚明。知此,而后知邪正之盛负,表里之传变也。

错乱章节催更!
返回
指南
快捷键指南
全屏模式
上下移动
换章
加入书架 字号
调整字号
A-
A+
背景
阅读背景
错乱漏章催更
  • 新书推荐
  • 热门推荐
  • 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