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皇后抄经的地方在文宣阁,此处靠近弘文馆,某些官员出入官署会经过这里。
入宫等同于宫女,次日嬷嬷给她们发放了统一的宫女服饰。
桃夭色的齐腰襦裙,头发半挽成髻,左右两边各插两朵珠花,脑后顺垂的发丝用一根同色系的发带绑束。
公子们的贴身侍婢各个姿色绝佳,浅粉色的衣裙穿在她们身上,衬的人愈显娇俏灵动。
待管事的嬷嬷离开,其中不乏有一些婢女面上露出恹恹的神色。
在府里她们只用伺候公子端茶倒水、研墨打扇,一天哪用写这么多字,提笔悬腕本来就累,嬷嬷命她们一人一天抄写二十份,每天都要抄,至少抄半个月,手都要抄断!
另外五名婢女经常碰面,彼此相熟,又被安置在一个房间睡觉,因而关系密切。
独卿言不跟她们住在一起,加上她们都知道卿言是小姐沦为奴婢,自是与她隔开。
她们都是从小被卖进高门贵府里的奴婢,庶族穷人家的出身总好过贱籍奴婢,如今卿言的身份比她们还不如,人比人就会生出优越感。
不过半日,桓晏出现在了文宣阁,名曰奉太子之命,来检查佛经的抄写情况。
往后桓晏每日都会来文宣阁一次,赵国公府的婢女河洛悄然觉察到,桓晏世子每每来此都别有他意。
庆国公世子虽与原卿相之女定下婚约,然其实上京城里倾慕桓世子的贵女数不胜数。
他们赵国公府的五小姐李渔薇就是其中之一,五小姐对桓世子不止是倾慕,几乎是达到了痴恋的程度。
五小姐是她家公子的亲妹妹,国公府嫡出的小姐,按说整个上京城与桓世子最为相配的应是他们赵国公府的小姐,可是桓世子偏喜欢卿家的小姐。
卿家虽也是士族,但岂能跟五大最显赫的士族相比!
庆国公府与卿家的婚事作罢后,他们府里的五小姐正一门心思要嫁给桓世子,可桓世子显然还对卿言念念不忘。
都成贱籍奴婢了,桓世子还对她情根深种,河洛顿感不妙,要把这件事告诉他们家小姐。
李氏子弟在朝为官的不在少数,河洛很快就将消息传递了出去。
李渔薇听随兄长同去望仙楼的其他奴婢说了当天的事,卿家被抄,卿言从人人艳羡的上京第一美人、宰相千金沦为了贱籍奴婢,她欢欣了一个多月。
卿言再也不能跟她抢桓晏哥哥,以后嫁给桓晏哥哥的一定是她。
“兄长身边最宠的河洛传信给我,桓晏哥哥是不是还想着卿言,太子殿下让卿言抄经,桓晏哥哥每天都去看她。”李渔薇跑到兄长的苑中,抱着李瑾瑜的手臂哭。
李瑾瑜目光瞥到被人缠上的手,厌倦与烦躁同时袭来,“桓晏哥哥桓晏哥哥,你脑子里除了桓晏哥哥就没别的事情想吗?”
他身边的贴身婢女,花心思讨好府上别的主子,这人以后也不必要了。
“我要嫁给桓晏哥哥,和安郡主已经在为桓晏哥哥挑选别的贵女,我在桓晏哥哥面前多出现几次,桓晏哥哥一定会喜欢我。”李渔薇不能让卿言再有机会接近桓晏。
“桓晏究竟有什么好的,我看你是疯了。”李瑾瑜气闷,他怎么会有一个这么蠢的妹妹。
“我就是喜欢桓晏哥哥,他以前只对卿言好,只对卿言笑,看卿言的眼神柔的像水一样。”李渔薇多么希望那样的眼神能落在她的身上。
贵女们聚会的赏花宴上,桓晏接来卿言,一个骑上骏马走在前面,一个坐在马车里,那一幕令多少人羡慕。
李瑾瑜面色渐渐冷了下来,桓晏看卿言的眼神他也见过,只是那时他并不知道幂篱下的女子是那般倾世脱俗。
眼前浮现那日她素净的脸庞,李瑾瑜不禁烦闷,桓晏到底有什么好,她也喜欢桓晏。
她不再是桓晏的未婚妻,只是个贱籍奴婢,桓晏还放不下她。
既然她跟桓晏没关系了,那他把她抢过来又如何?
抢过来给他做贴身侍婢……
想到她那日作的画、写的字,还有她的棋艺,李瑾瑜莫名在脑海中勾画起了有她在书房伺候笔墨,与她对弈该是什么样子。
过了两天,李渔薇又收到河洛传出的口信,她再也坐不住,请求跟母亲一起进宫看望姑姑。
赵国公的妹妹在宫里做贵妃,宫里肃王母妃萧宸妃最受宠,四妃中的其余三位便都与王皇后走得比较近。
进宫后,李渔薇求姑姑带她去拜见王皇后。
“臣女听闻皇后娘娘最近命人抄写佛经,宫里会抄经的宫女人手不足,臣女也想为娘娘尽一份心。”
王皇后和李贵妃同为五大世家出身,在宫里情同姐妹,李渔薇幼时进宫,王皇后就夸过她长相灵秀,十分喜爱她。
“这孩子有心了。”王皇后秉性端淑,育下宽和,贵为国母却眉眼慈善。
“这孩子心诚,姐姐就成全她一片心意吧。”李贵妃在一旁帮着侄女说话。
最终王皇后体谅李贵妃孤寂,留侄女在宫里住几天正好陪着解闷,便答应了李渔薇的请求。
李渔薇住进李贵妃衍庆宫的当天,就带着两个宫女去了文宣阁。
宫女里抄经最心无旁骛的便是卿言,穿着统一的衣裙,她还是一眼就能被人认出来。
“没想到啊你还有这一天。”李渔薇趾高气昂,亲眼看到卿言穿着奴婢的衣服,比初听到她落难还高兴。
卿言与其他上京贵女的交情本就不深,神情滞了一下才认出眼前人是谁。
“做奴婢的滋味如何呀?听说你还是给一个庶族出身的六品官做奴婢,这么大的羞辱你都不去死?”
这世道只有庶族给士族磕头,就没见过士族给庶族跪下。
她好歹曾经也是士族,被庶族当作奴婢使唤还苟活着,真丢他们士族的脸!
“奴婢愿意忍辱活着还是一死了之,命在奴婢身上,奴婢自已说了算,无需他人指摘。”卿言笔墨不断,经文的内容多抄了几遍,她已背熟在心,无需照着抄写,便能流畅默出。